自2012年区划调整及部门合并以来,姑苏区卫生计生局从优化帮扶政策、强化载体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入手,在深化“失独”家庭帮扶举措方面,做着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但目前的养老帮扶政策与“失独”家庭的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

一、政策层面的保障不足。“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一方面在于“失独”家庭救助金的增速与物价增速之间的不匹配。例如,部分养老保险不健全的“失独”家庭失去了子女的赡养,没有收入来源,在物价快速增长的现实面前,生活难以为继。对这部分家庭来说,目前的特别扶助金、公益金等制度所能给予的物质援助仍然相当有限。另一方面,部分“失独”家庭希望走完有尊严的人生,但还存在着入住养老院需要子女签字、情感受伤的“失独”老人希望入住专门的“失独”者养老院等问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帮扶政策,通过顶层设计和底层自觉互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二、精神慰藉的专业性不够。绝大多数家庭依靠代际传承找寻安身立命之所,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寄托着父母生命的全部意义。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步入老年的“失独”老人要重获生活希望,最关键的还是要走出自己的记忆阴影。因此,相比于物质帮扶,对于“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社会对于“失独”群体的专业性的心理救助机制尚未形成,目前从事“失独”家庭的心理危机干预的团队也处于事业的摸索与学习期,与此同时“失独”群体中的个体差异性也大大增加了精神慰藉工作的复杂性。

三、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不强。国家政策的扶持是普惠性的,而个性化的对“失独”家庭的关怀需要落实到志愿者服务上。目前由民间团体发起的志愿服务行动,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并且在经费支持、服务能力、业务指导保障及运转的可持续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在下一步的“失独”家庭养老帮扶工作中,我们将依托“虚拟养老院”、社会组织、计生协会三方资源,逐步完善“失独”家庭的养老帮扶工作。

一、依托虚拟养老,缓解“失独”家庭养老难题。民政部门积极沟通,将更广范围的“失独”老人纳入虚拟养老政策体系。虚拟养老作为政府解决养老社会难题选择最可行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填补了政府养老保障政策不足给家庭养老带来的缺憾。“失独”家庭养老融入虚拟养老体系,可以缓解入住养老机构而产生的部分难题,较好地解决“失独”家庭养老综合需求,有效改善“失独”老人生活无人照料等实际困难。在推进虚拟养老服务的进程中,我们将以社区作为“失独”家庭与养老机构的中间纽带,完善“失独”家庭老人居家养老的支持环境。同时设想在虚拟养老信息平台增设“失独”家庭养老模块,建立“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信息管理数据库,内容涵盖“失独”家庭老人需求档案、储备家政项目、钟点时间、护理信息和社区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信息等,全面提升“失独”家庭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依托社会力量,重燃“失独”家庭生活希望。坚持以政府关爱为主导、社会关爱为主体、社区关爱为重点、自我关爱为前提,依托社会力量开展灵活多样的帮扶活动。一是与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业的社会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项目,针对“失独”老人抑郁、孤独、绝望的消极情绪与心态,自我封闭、拒绝沟通、退缩消极的不良行为,采用团体游戏活动、个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失独”老人处理哀伤情绪、调整精神状态。二是发挥好“失独”老人优势特长,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建设等活动,引导“失独”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三是做好社会宣传,呼吁整个社会关注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给他们营造一个平等、关爱的社会环境,共同帮助这个悲伤的群体走出阴霾,重获阳光。

三、依托协会网络,持续“失独”家庭个性服务。精神慰藉是一项长久的、持续的工作。让志愿者与“失独”家庭“亲情结对”,定期上门聊家常、帮家务、承担起精神慰藉工作,是弥补亲情缺失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我们将利用好计划生育协会网络优势,从广大协会会员中招募有专业技能的协会会员或会员单位担任志愿者,与“失独”家庭结成爱心对子,在情感上予以更多个性化的关爱和温暖,并在运行经费、活动场所及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共同助推“失独”家庭养老事业的发展。


(来源:江苏省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