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扎实开展幸福家庭行动,始终坚持以推进民生建设、创建幸福家庭为核心,紧紧围绕“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致富发展、奉献社会”的创建要求,探索创新“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综合保障”三大工作机制,精心打好“四张牌”,今年创建活动又有较大发展,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一、打好“宣传牌”,强力营造创建氛围

1.高层宣传掀新潮。区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将幸福家庭行动作为统揽民生事业的有效载体和促进共富的重要内容。区委书记周旬在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区长黄玉林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把“幸福家庭行动”列入重要工作;在全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创建、文明城区复检等重点工作中,也把创建活动纳入其中,要求举全区之力打造渝北特色。同时,今年召开1次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3次重点部门会议,在全区奠定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调配合、全面开花的良好基础,掀起了创建幸福家庭行动的高潮。

2.常规宣传全覆盖。将幸福家庭行动列为常态宣传内容,在4至6月的人口计生政策专项宣传活动中,通过“村村通”广播、网络、手机、报刊、公示栏以及借助“计生赶场”和“集中宣传日”以文艺演出、广场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同时,部分镇街通过征文比赛、LCD显示屏展示、评选区域内幸福家庭等创新方式不断扩大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3.大型活动造声势。今年3月,区人口计生委、区妇联、区文广新局联合举办了全区首届“幸福家庭才艺大赛”;6—7月区人口计生委、区计生协、区妇联联合开展全区首届“十大幸福家庭”评选活动;7月11日“世界人口日”举行大型仪式为慈孝模范、教子有方、爱心奉献、创业致富四类家庭授牌,并在《渝北日报》每周刊载一个幸福家庭事迹,集中体现活动创建成果,社会文明幸福蔚然成风。

二、打好“健康牌”,倾力推进幸福升级

1.加强阵地建设。按照“做强区级站、打造中心站、规范一般站”的思路,新投入800余万元用于区中心装修改造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国家二级标准化实验室以及建立海扶刀治疗中心、购置四维彩超,其检验水平处于全国同类机构前列,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估为“优秀”。按照区域特点,今年重点打造石船镇、茨竹镇两个中心服务站,分别投入20余万元进行建设,规范开展4大职能服务,并辐射带动周边一般站,全区实现了服务网络全覆盖。

2.强化健康服务。一是注重避孕节育。按照“300人300米30分钟”的要求广布药具点,并保障品种齐全,全区共有药具点1100个,居主城第一。二是注重优生优育。2012年,全区孕优参检人数达6103人,孕期监测3561人,新生儿筛查4134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一多宝贝早教中心”、乳腺教育中心等,各镇街结合实际建立计生Q妈群、开展“美丽青春期”等活动,深得群众赞誉。三是注重生殖健康。改扩建11个服务站,建成169个村计卫室和人口学校,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村居卫生设施标准化。完善三级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共开展“两癌”筛查近2万人次,生殖健康检查11万人。四是注重家庭保健。共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210场次1万余人次。同时,推进计卫合作,全面实现老年人疾病免费检查基本公共服务。

3.提高服务能力。始终坚持立足群众需求开展工作,坚持人性关怀、人情关照、人文关爱,不断改进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能力建设。推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把握工作主动权。推行全程服务,向身体、生理、心理服务扩散,朝优生早教、家庭幸福、生殖健康、青春成长、避孕节育、老龄保健人生各阶段覆盖。在全区推行学生“一杯奶”和“爱心午餐”工程,开展留守儿童“代理家长”活动。今年还大幅扩大“大病救助”范围,22类疾病的年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0万元。推行有效服务,采取自我监督、舆论监督与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诚信计生小组、计生协会和志愿者的服务和关爱作用,促进政策落实,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属地化、均等化、优质化和亲情化。

三、打好“致富牌”,着力帮扶家庭发展

1.人口计生扶贫助困先行一步。一是区级奖扶政策“提标扩面”,35项免费项目服务范围拓展至流入人群,独生子女四级以下伤残定额扶助、关爱女孩“平安两全”保险范围扩大到城镇计生家庭,国家“孕优”项目提高补助标准达到300元。上半年,在认真审核、上报国家奖扶、特别扶助对象的基础上,将比往年提前4个月全面兑现区级奖扶。二是计生协帮扶基地增“造血功能”。目前,区里验收命名的计生协帮扶基地达6个,涉及葡萄、梨子、向日葵、樱桃种植和林下养殖,基地计生户年收入2万元至10万元不等。三是捐资助学圆计生贫困家庭成才梦。设立500万元助学金,帮助200名贫困大学生和1000名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实现梦想。通过这些活动,大力弘扬了互助友爱、文明奉献、幸福和谐的社会好风尚,使“幸福家庭”内涵更加丰富。

2.城市居民就业帮扶卓有成效。在全区街道全面推广双凤桥街道“1﹢3”就业联盟模式,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作为牵头单位,为每名学员提供5000元培训费;辖区内的空港工业园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相关企业作为联盟单位。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培训,园区协调企业或企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对失业人员特别是计生家庭的“一条龙”就业帮扶。同时,大力帮扶计生家庭创办剪纸艺术、羽毛画、扑克工艺等微型企业,中国福利基金会资助20万元,促进了民间艺术和微型企业的双重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生家庭发展能力。截至目前,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发展微型企业1140家,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不断提高了计生家庭的发展能力。

3.农村群众致富渠道全面拓展。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协调区农委。共同培植区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大对计生家庭的优先支持力度,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快推进村容村貌建设。全区累计投入17.5亿元,建成5个农民新村、18个康居示范点、2600户巴渝新居,改造农村危旧房16900户,极大改善了部分计生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区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农家书屋覆盖率达79%;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农村有限广播“村村通”。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关爱行动。实现了70%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超万元。2011年渝北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贡献奖。

四、打好“文明牌”,奋力筑牢和谐根基

1.婚育新风激励人。大力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传播健康、向上、科学的人口文化。连续举办5届人口文化节,广泛开展“计生赶场”,推行“心连心”户长制和“五助关怀”行动,实施“大手牵小手”等志愿家庭服务模式。党员干部带头参与“联帮带”和“结穷亲”活动,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宣传,传播婚育文明,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入脑入心。截至目前,全区户籍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99.51,人口自增率1.5‰。常住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102.4,人口自增率1.83‰。

2.慈孝文化打动人。渝北区以慈孝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将全区打造成“父慈母爱、尊老爱幼,寸草春晖、忠孝节义”的文明奉献之区。区人口计生委联合区教委在全区广泛开展慈孝文化进校园活动,反响良好。4月,联合中国人口出版社精心编写慈孝文化读本儿童篇和青少年篇,并将与教委联合发文,正式将慈孝内容纳入课堂教学。此外,逐步编写慈孝文化干部篇、市民篇,高质量、广范围推进家庭慈孝文化深入人心。同时,结合家庭人口文化,以24慈孝故事为内容,在古路镇打造慈孝文化广场,近期即可建成使用。把 “文明、奉献”在家庭中的意义充分体现。

3.文明奉献感染人。渝北区积极延伸“幸福家庭”的内涵,将“家”的范围扩展到小组、村居、镇街、全区甚至全市。部分镇街通过举办“和谐邻里”、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推动区域群众相互交流、关心集体、奉献集体,在“小家”幸福的同时实现“大家”幸福。同时,开展节约能源、认养绿地、植树造林、遵纪守德等以家庭成员为主体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文明建设。大力倡导尊老爱幼、互帮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以此带动全区关心弱势群体、关爱身边人,争做热心计生人、文明新农民、奉献新市民。

重庆市渝北区扎实开展幸福家庭行动,始终坚持以推进民生建设、创建幸福家庭为核心,紧紧围绕“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致富发展、奉献社会”的创建要求,探索创新“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综合保障”三大工作机制,精心打好“四张牌”,今年创建活动又有较大发展,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一、打好“宣传牌”,强力营造创建氛围

1.高层宣传掀新潮。区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将幸福家庭行动作为统揽民生事业的有效载体和促进共富的重要内容。区委书记周旬在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区长黄玉林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把“幸福家庭行动”列入重要工作;在全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创建、文明城区复检等重点工作中,也把创建活动纳入其中,要求举全区之力打造渝北特色。同时,今年召开1次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3次重点部门会议,在全区奠定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调配合、全面开花的良好基础,掀起了创建幸福家庭行动的高潮。

2.常规宣传全覆盖。将幸福家庭行动列为常态宣传内容,在4至6月的人口计生政策专项宣传活动中,通过“村村通”广播、网络、手机、报刊、公示栏以及借助“计生赶场”和“集中宣传日”以文艺演出、广场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同时,部分镇街通过征文比赛、LCD显示屏展示、评选区域内幸福家庭等创新方式不断扩大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3.大型活动造声势。今年3月,区人口计生委、区妇联、区文广新局联合举办了全区首届“幸福家庭才艺大赛”;6—7月区人口计生委、区计生协、区妇联联合开展全区首届“十大幸福家庭”评选活动;7月11日“世界人口日”举行大型仪式为慈孝模范、教子有方、爱心奉献、创业致富四类家庭授牌,并在《渝北日报》每周刊载一个幸福家庭事迹,集中体现活动创建成果,社会文明幸福蔚然成风。

二、打好“健康牌”,倾力推进幸福升级

1.加强阵地建设。按照“做强区级站、打造中心站、规范一般站”的思路,新投入800余万元用于区中心装修改造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国家二级标准化实验室以及建立海扶刀治疗中心、购置四维彩超,其检验水平处于全国同类机构前列,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估为“优秀”。按照区域特点,今年重点打造石船镇、茨竹镇两个中心服务站,分别投入20余万元进行建设,规范开展4大职能服务,并辐射带动周边一般站,全区实现了服务网络全覆盖。

2.强化健康服务。一是注重避孕节育。按照“300人300米30分钟”的要求广布药具点,并保障品种齐全,全区共有药具点1100个,居主城第一。二是注重优生优育。2012年,全区孕优参检人数达6103人,孕期监测3561人,新生儿筛查4134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一多宝贝早教中心”、乳腺教育中心等,各镇街结合实际建立计生Q妈群、开展“美丽青春期”等活动,深得群众赞誉。三是注重生殖健康。改扩建11个服务站,建成169个村计卫室和人口学校,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村居卫生设施标准化。完善三级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共开展“两癌”筛查近2万人次,生殖健康检查11万人。四是注重家庭保健。共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210场次1万余人次。同时,推进计卫合作,全面实现老年人疾病免费检查基本公共服务。

3.提高服务能力。始终坚持立足群众需求开展工作,坚持人性关怀、人情关照、人文关爱,不断改进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能力建设。推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把握工作主动权。推行全程服务,向身体、生理、心理服务扩散,朝优生早教、家庭幸福、生殖健康、青春成长、避孕节育、老龄保健人生各阶段覆盖。在全区推行学生“一杯奶”和“爱心午餐”工程,开展留守儿童“代理家长”活动。今年还大幅扩大“大病救助”范围,22类疾病的年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0万元。推行有效服务,采取自我监督、舆论监督与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诚信计生小组、计生协会和志愿者的服务和关爱作用,促进政策落实,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属地化、均等化、优质化和亲情化。

三、打好“致富牌”,着力帮扶家庭发展

1.人口计生扶贫助困先行一步。一是区级奖扶政策“提标扩面”,35项免费项目服务范围拓展至流入人群,独生子女四级以下伤残定额扶助、关爱女孩“平安两全”保险范围扩大到城镇计生家庭,国家“孕优”项目提高补助标准达到300元。上半年,在认真审核、上报国家奖扶、特别扶助对象的基础上,将比往年提前4个月全面兑现区级奖扶。二是计生协帮扶基地增“造血功能”。目前,区里验收命名的计生协帮扶基地达6个,涉及葡萄、梨子、向日葵、樱桃种植和林下养殖,基地计生户年收入2万元至10万元不等。三是捐资助学圆计生贫困家庭成才梦。设立500万元助学金,帮助200名贫困大学生和1000名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实现梦想。通过这些活动,大力弘扬了互助友爱、文明奉献、幸福和谐的社会好风尚,使“幸福家庭”内涵更加丰富。

2.城市居民就业帮扶卓有成效。在全区街道全面推广双凤桥街道“1﹢3”就业联盟模式,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作为牵头单位,为每名学员提供5000元培训费;辖区内的空港工业园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相关企业作为联盟单位。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培训,园区协调企业或企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对失业人员特别是计生家庭的“一条龙”就业帮扶。同时,大力帮扶计生家庭创办剪纸艺术、羽毛画、扑克工艺等微型企业,中国福利基金会资助20万元,促进了民间艺术和微型企业的双重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生家庭发展能力。截至目前,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发展微型企业1140家,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不断提高了计生家庭的发展能力。

3.农村群众致富渠道全面拓展。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协调区农委。共同培植区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大对计生家庭的优先支持力度,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快推进村容村貌建设。全区累计投入17.5亿元,建成5个农民新村、18个康居示范点、2600户巴渝新居,改造农村危旧房16900户,极大改善了部分计生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区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农家书屋覆盖率达79%;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农村有限广播“村村通”。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关爱行动。实现了70%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超万元。2011年渝北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贡献奖。

四、打好“文明牌”,奋力筑牢和谐根基

1.婚育新风激励人。大力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传播健康、向上、科学的人口文化。连续举办5届人口文化节,广泛开展“计生赶场”,推行“心连心”户长制和“五助关怀”行动,实施“大手牵小手”等志愿家庭服务模式。党员干部带头参与“联帮带”和“结穷亲”活动,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宣传,传播婚育文明,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入脑入心。截至目前,全区户籍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99.51,人口自增率1.5‰。常住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102.4,人口自增率1.83‰。

2.慈孝文化打动人。渝北区以慈孝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将全区打造成“父慈母爱、尊老爱幼,寸草春晖、忠孝节义”的文明奉献之区。区人口计生委联合区教委在全区广泛开展慈孝文化进校园活动,反响良好。4月,联合中国人口出版社精心编写慈孝文化读本儿童篇和青少年篇,并将与教委联合发文,正式将慈孝内容纳入课堂教学。此外,逐步编写慈孝文化干部篇、市民篇,高质量、广范围推进家庭慈孝文化深入人心。同时,结合家庭人口文化,以24慈孝故事为内容,在古路镇打造慈孝文化广场,近期即可建成使用。把 “文明、奉献”在家庭中的意义充分体现。


3.文明奉献感染人。渝北区积极延伸“幸福家庭”的内涵,将“家”的范围扩展到小组、村居、镇街、全区甚至全市。部分镇街通过举办“和谐邻里”、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推动区域群众相互交流、关心集体、奉献集体,在“小家”幸福的同时实现“大家”幸福。同时,开展节约能源、认养绿地、植树造林、遵纪守德等以家庭成员为主体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文明建设。大力倡导尊老爱幼、互帮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以此带动全区关心弱势群体、关爱身边人,争做热心计生人、文明新农民、奉献新市民。